幽门螺杆菌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2岁女宝得胃溃疡,都怪大人的这个习惯年 [复制链接]

1#

前段时间我们发过一篇关于幽门螺旋杆菌的文章,留言里都是妈妈们的吐槽:

其实我们挺惊讶的,竟然现在还有这么多人把食物先自己咀嚼了再给宝宝吃。或许初衷都是为了宝宝好,怕宝宝咬不动、吃了烫嘴等等。但这样做真的可能会伤到宝宝。

曾经就有个2岁多的女宝,因为吃了奶奶嚼过的饭菜而感染上幽门螺杆菌,得了胃溃疡“吐血”——

看来,咱们真的还是有必要再重提一下这个事情,让大家引起重视。

幽门螺杆菌有多可怕?

幽门螺杆菌可以说是非常非常非常普遍了,普遍到——

每2个人中就有1个被感染了

它也是引起消化性溃疡,胃炎(甚至胃癌)的元凶之一。

我们先来看看它是如何伤害我们的消化道的。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好奇过一个问题,胃酸这么酸,能消化食物,那为什么不会把我们的胃腐蚀了?正是因为胃粘膜起到了保护阻隔作用,可是驻扎在胃里的幽门螺杆菌干的坏事就是去攻击这层粘膜。当这保护层破损了以后,胃酸自然就容易“侵蚀”胃本身,引起出血、发炎,引发各种消化道病症。

图片来自mayoclinic

问题又来了,既然感染的人群这么多,那为啥有胃病的人好像并不多?

这是因为,大多数感染了幽门螺杆菌的人都没啥特别明显的症状(具体原因还无明确定论),有的可能一辈子都相安无事(类似与幽门螺杆菌和谐相处的样子……)。

部分感染人群可能会有下面这些症状:

●腹痛、胃灼烧(空腹时更加严重)

●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严重时可能吐血样物)

●频繁胀气与打嗝,吃一点就觉得饱、胀

●体重减轻

●便便发黑、便血

家里有人感染了

需要给孩子做个检查吗?

有些家长自己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很担心宝宝是否也会感染上,医院检查。

事实上呢,如果孩子没有胃不舒服,比如反酸呕吐、胃痛、经常胀气打嗝等症状,或一级亲属(父母、子女、兄弟姐妹)没有胃癌史,就没必要去检测幽门螺杆菌。毕竟,临床检查的目的是寻找潜在的病因,而不是检测是否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

如果孩子的确有上述情况了,再在医生指导下检测。

检查方法一般有:

●胃镜(胃镜难受的,大家都懂的,小朋友可能会不配合检查。若真要使用胃镜,需要消化科医生评估,是否能在麻醉下进行)

●13C尿素呼气试验(最常规的方法,但对小朋友来说,操作起来有些困难,一般需要5-6岁以上,能够配合用力吹气)

●粪便Hp抗原检测(这个就简单了,不受年龄限制,小朋友也能检测)

●血清Hp抗体检测(不受年龄限制,但查出阳性也不一定代表现在还感染,因此不是很推荐这种方法)

如果宝宝确实有胃部病症了,也确实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也不用太担心,遵医嘱吃药杀菌,往往都能治疗好的。

单一抗生素的疗效并不好,需要联合使用两到三种抗生素,并配合使用铋剂或质子泵抑制剂,以降低胃内酸度,保护胃黏膜。

●涉及到使用抗生素,就必须要注意按医生指导,按规定疗程服用,一般来说需要2周左右。

●避免给孩子服用阿司匹林、含阿司匹林的药物、布洛芬或消炎药,因为它们可能会刺激胃部、甚至引起胃部出血。

除了按指示吃药之外呢,在吃饭上面,一定一定要注意少盐、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哦,还可以少食多餐(比如每天吃5-6小餐),减少空腹时间。

比治疗更重要的,是预防

知道幽门螺杆菌的传染传播途径,才能更好的预防哦。虽然具体传染途径还未明确,但普遍认为有这两条:

1.人与人之间的唾液传播(口-口传播)。

就像前面提到的,老人嚼完食物再喂给孩子吃,跟宝宝共用筷子;宝宝的饭菜很烫,妈妈给吹吹(唾沫星子可能会飞溅上去哦);还有中国人最喜欢一家人吃饭时互相夹菜。这些行为会让幽门螺杆菌通过唾液传染给家人。

2.粪-口传播

吃了被粪便污染的不干净的食物、水等。比如你上完厕所没有洗手,然后又去弄吃的给宝宝;外面买的水果、蔬菜没洗干净就吃。

记住了传播途径,预防起来就很easy了,首先是要讲卫生卫生卫生卫生。

个人:勤洗手,勤洗手,勤洗手。

饮食:果蔬一定要清洗干净。

生鲜蛋、禽、肉、海鲜类一定要烧熟了吃。

保证餐具清洁、定期消毒。

家有感染幽门螺杆菌者,还要特别注意这些行为(当然,普通人也同样要注意):

●尽量不共用餐具,使用“公筷”;

●不要把自己嚼过的食物喂给宝宝吃;

●不要用自己嘴试完宝宝饭菜的温度后,继续给宝宝吃;

●不要用嘴给宝宝吹凉饭菜;

●不要随便亲吻孩子的嘴;

●家庭成员之间不混用水杯、牙刷、漱口杯等。

糕妈掐指一算,今晚留言肯定会很热闹很精彩。关于幽门螺旋杆菌和喂养中的预防,你怎么看呢?咱们留言区见哦~

另外,看在咱们这么用心写这篇文章的份上,转发分享一个呗,比如亲戚群、家庭群、妈妈群......(),让更多人引起重视,让宝宝们都能更健康长大呀~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