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怎么治疗比较好 https://m.39.net/disease/a_5629059.html近日,江苏14岁医院检查,体内幽门螺旋杆菌的数值大于4,医生猜测可能是家庭内部传染,一查孩子妈妈体内的幽门螺旋杆菌果然呈阳性。医生介绍,因胃部不适就诊的孩子,大多跟幽门螺旋杆菌有关,而家庭传播是重要原因。幽门螺旋杆菌会出现消化不良、慢性胃炎,甚至胃恶性肿瘤等疾病。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革兰染色阴性螺旋状细菌,主要通过口-口途径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幽门螺杆菌从口腔进入人体后特异地定植于胃型上皮,定植后机体难以自发清除,从而造成持久或终生感染。幽门螺杆菌感染几乎均可引起胃黏膜活动性炎症,在慢性炎症活动的基础上部分患者还可发生消化性溃疡和胃癌等一系列疾病。
(图片源自网络,侵权立删)
一、感染症状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胃癌等密切相关,其感染后结局是多样性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反酸、烧心以及胃痛、口臭、上腹部不适、隐痛,有时发生嗳气、反酸、恶心、呕吐的症状,病程较为缓慢,但是容易反复发作。
二、易感人群
人群对幽门螺杆菌具有普遍易感性,全球总体感染率超过50%,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可以超过90%。我国成人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约为54.76%,血清学阳性范围为40%~90%,以无临床症状感染居多。大部分的幽门螺杆菌感染发生在儿童阶段,儿童期为感染率剧增期,我国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25%~64%,每年以0.5%~1%速度递增,增长速度由快速逐渐减慢,50~60岁后渐呈递减趋势。幽门螺杆菌在年老的胃肠道疾病患者中感染率超过70%,而无症状患者中超过60%。易感人群还包括受教育程度年限短、家庭居住密度较高、低收入、外出就餐多、无良好卫生习惯人群。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医护人员,尤其是胃肠道疾病相关科室的医护人员。
(图片源自网络,侵权立删)
三、明确的传染源
人们针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传染源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目前认为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的传染源主要包括人类传染源、动物传染源和环境传染源三大类。
人类是目前幽门螺杆菌感染唯一明确的传染源。亲密接触,尤其是家庭内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密接触,可能是导致幽门螺杆菌感染非常重要的因素。已有研究报道,相对于无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家庭,母亲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的情况下,孩子感染幽门螺杆菌的相对危险度是对照组的8倍;而在父亲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的情况下,孩子感染幽门螺杆菌的相对危险度是对照组的4倍。以往的研究结果证实了受感染的母亲作为家庭内部传染源的重要性。在46例有孩子的日本家庭与48对无孩子的日本夫妇开展的研究中,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母亲的孩子感染幽门螺杆菌的相对风险是对照组的5.3倍,并且后续的血清学研究进一步证实了这种成人-儿童传播的重要性。然而,在孟加拉国的研究中并没有发现类似的差异,提示在一些国家中还存在重要的家庭外传染源。
(图片源自网络,侵权立删)
四、传播途径
虽然针对幽门螺杆菌感染这个公共卫生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是目前仍未能明确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具体传播途径。现有研究中可以从感染患者的胃肠道分泌物、唾液、牙龈和粪便中分离出来幽门螺杆菌,表明胃-口、口-口传播和粪-口传播是可能的重要的传播途径。
五、感染的预防
1.避免群集性感染幽门螺杆菌
幽门螺杆菌的感染具有家庭聚集的倾向。饮用受污染的水,感染幽门螺杆菌的人与家人的密切接触、共餐,幼儿园、学校里的儿童、学生之间的接触及吃路边摊位的不洁食品等行为习惯,均可以引起幽门螺杆菌的传播。避免家人间相互夹菜、餐具器皿需定期消毒并定期淘汰、更换,可减少幽门螺杆菌在家庭内相互传播。
(图片源自网络,侵权立删)
2.幽门螺杆菌疫苗
幽门螺杆菌胃炎作为一种感染性疾病,理想的防治措施应该是应用幽门螺杆菌疫苗。20世纪90年代起,科学家们就致力于研发针对幽门螺杆菌的疫苗。动物实验中,幽门螺杆菌疫苗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可以取得预防性和治疗性的成效。目前,对幽门螺杆菌疫苗的研制已看到了曙光。第三军医大学邹全明教授课题组利用尿素酶B亚单位融合热敏肠毒素B亚单位研发了一种口服重组幽门螺杆菌疫苗,在3期临床试验中验证了其有效性,接种后,1年内的有效率是71.8%,2年内有效率是55.0%,3年内有效率是55.8%。幽门螺杆菌感染大多发生在童年时期,因此理想情况下疫苗需要保护10~15年或更长时间。
因此,综上所述,幽门螺杆菌的感染存在家庭聚集的现象,感染者不经治疗很难痊愈,存在持续传播的可能性。预防幽门螺杆菌要注意:不管在家里还是在外用餐,使用公筷非常重要;注意饮食卫生,尽量不喝生水,肉类一定要煮熟吃。
文章摘自:《幽门螺杆菌感染及其相关疾病防治》
作者:吕农华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