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前沿南京医科大学获突破,久杀不灭的幽 [复制链接]

1#
“最成功”的病原体

资料显示,全球每年新发胃癌万例,其中50万例新发在中国,近20万人被胃癌夺去生命。作为引起胃癌的“元凶”之一,世界上约50%以上的人口感染幽门螺杆菌,在中国人群感染率更是高达60%。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广泛性、致病的严重性、耐药的严峻性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公共性问题。

然而,引发胃癌的幽门螺杆菌生命力非常旺盛,强大的胃酸也不能将其杀灭。其号称人类历史上“最成功”的病原体,因其耐药性而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12种急需新型抗生素的“超级细菌”之一。目前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含两种抗生素的三联或四联疗法。但是,长期使用抗生素会使菌株产生耐药,影响治疗效果,根治率降低,甚至出现破坏胃肠道菌群平衡、扰乱新陈代谢和免疫力等副作用,增加其他疾病发生风险。

不过,最近从南京医科大学传来了好消息,该校基础医学院教授毕洪凯课题组合成了一种小分子化合物亚麻酸锌,该化合物对幽门螺杆菌具有极佳的抗菌效果。并且其作用专一,不易产生耐药性,安全性高,为胃癌的治疗提供了新策略。该成果日前在期刊《抗菌制剂与化疗》上发表。

亚麻酸锌

毕洪凯教授介绍称:“研发新型抗菌药物是治疗胃癌有效途径之一,我们的研究为对抗幽门螺杆菌非抗生素疗法提供了新思路。”年上旬,毕洪凯和他的课题组成员通过初步的实验发现了突破幽门螺杆菌的新方法,随即展开了细致的研究。近三年的时间里,团队攻克了许多难题,经过前期的化学合成,筛选出效果最好的亚麻酸锌。该化合物经过体内体外抑菌效果、胃黏膜组织病理修复、炎症因子调控及对细胞和脏器的损伤评价发现其可以安全有效地杀灭幽门螺杆菌,且具有“专一性”,长期使用也不容易产生耐药性,具有非常好的开发潜力。目前该项研究已获得国家专利。

毕洪凯介绍道:“经过活化氯化锌,活化亚麻酸,络合反应,透析过滤,冷冻干燥之后,我们就制备出了小分子化合物亚麻酸锌。”亚麻酸锌就是能够有效抑制幽门螺杆菌的关键成分。他们先采用微量稀释法,检测亚麻酸锌对幽门螺杆菌与非幽门螺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之后就开始采用动物造模的研究方式,随机将60只实验小白鼠分出10只为阴性对照组,其余40只为感染组,对各组小鼠称重,计算平均体重。

感染组小鼠灌胃前12个小时禁食,然后用专门配制的幽门螺杆菌悬液灌胃,灌完后禁食禁水4个小时,隔天灌胃1次,连续灌5次。实验的过程中菌液的浓度与剂量都要经过精准严格的控制,确保在实验的过程中没有丝毫误差。活体的小白鼠在服下药物之后会变得更加焦躁,上蹿下跳。在观察的过程中,小组成员几乎不吃不喝待在实验室里面,观察小白鼠的实验后反应。

小鼠实验的过程持续了将近一个月,最终结果证明亚麻酸锌对幽门螺杆菌的抑制明显优于传统的三联、四联治疗法,小组成员心中悬着的石头终于落地了。

内容整理自:科普中国网、科技日报、南京医科大学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