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8《科技日报》有篇“丹参提取物:将幽门螺杆菌连根拔起”报道如下:
二氢丹参酮I在杀灭幽门螺杆菌的时候,不仅可以破坏生物膜,同时可以杀灭附着在生物膜上的细菌,起到了对幽门螺杆菌“连根拔起”的作用。
最新全球癌症数据显示,在中国万的年癌症新发病例中,胃癌新发病例48万,占10.8%,位列前三。在胃癌高发的中国,幽门螺杆菌感染率高达50%,且抗生素耐药问题日益严重,导致根除率不断下降。
近日,南京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毕洪凯教授团队成功筛选出新型抗耐药性幽门螺杆菌的候选药物——二氢丹参酮I。二氢丹参酮I具有高效快速杀灭幽门螺杆菌、抗幽门螺杆菌生物膜、安全以及不易耐药等优越特性,有望作为抗幽门螺杆菌候选药物进入临床前研究。该成果在线发表在国际抗菌药物权威期刊《抗微生物剂与化疗》上。
........
对此,我不是很乐观的。
我认为:对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不能局限于寻找如何杀灭致病微生物这一个途径,更重要的是要思考为什么会被感染?如何才能不被感染?否则,就只是在重复之前各种抗菌药物从一开始的“高度有效”到后来“耐药”的老路。
致病微生物传染有三个条件:传染源、传染途径、易感人群。
目前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预防感染的办法就是从易感人群着手,比如:用疫苗让人产生抗体,但这类办法只能做到一对一的预防感染性疾病。
还有一个从易感人群着手的办法被现代医学忽视着,这个办法可以做到一对多的预防感染性疾病。
在《*帝内经》中说“邪不能独伤人,此必因虚邪之风,与其身形,两虚相得,乃客其形”。所以,任何感染都不是必然的,而是有条件的;其次,人体是先有炎症后有致病微生物感染,而不是先有致病微生物感染后有炎症。
致病微生物在人体相当于食腐生物,大部分在日常也是存在的,只是营养物质条件不允许其大量繁殖。在人体发生炎症以后,人体组织细胞结构被破坏较正常情况下增多,致病微生物繁殖所需的营养物质丰富,引起大量繁殖,由此又加重了炎症。
那么,人体的炎症就是解决致病微生物感染的关键点,而引起炎症的就是超敏反应。
简单说就是:人体没有超敏反应,就没有炎症;人体没有炎症,就没有各种感染。
以幽门螺杆菌为例,人不是生下来就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当人因为“饥寒”发生第一次质变,也就是出现感冒时,(感冒的实质就是人体发生Ⅰ型超敏反应,炎症涉及全身的皮肤黏膜,包括胃粘膜),若没有及时彻底治愈,这就有了感染幽门螺杆菌的条件。所以,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消除Ⅰ型超敏反应,使幽门螺杆菌没有大量繁殖的外部条件才是关键点。
这个道理就像被子潮湿的长毛,最简单的办法是拿出去晒,而不是喷什么消*液。
马克思说:“在科学上是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的,只有那些在陡峭的山路上,不畏劳苦,奋力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峰”。在众多的人群当中,掌握真理的人是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的人,是那些科学家与发明家。而这些人在人口当中毕竟是少数的。这些人除了他们自身的健康和聪明条件以外,更重要的是他们能够在实践中探索和发现,这一点是一般的人所难以做到的,也是多数人难以做到的。
*医生所写的一部分书:
《人体营养、免疫和微循环管理学概论》
《把衰老推迟20年》
《健康的秘密》
《青萍之末》
《一家之言》
《雅望》
《前列腺炎以痈论治》
《随心所欲》
《饥寒论》
《用现代科学知识讲中医的理论和概念》
《如何健康舒服的活着》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