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专业治疗白癜风医院是哪家 http://pf.39.net/bdfyy/bdflx/index.html来源:MarinoVeneritoetal.Helicobacter.
最近美国加利福尼亚洲的一项回顾性研究表明:3%胃伴有肠化生(GIM)患者,自被诊断为GIM开始计算,发展为胃癌的中位时间是4.6年。这项发现强调了即使在胃癌低发区域,监测胃癌发生发展也非常重要。对胃有肠化生患者进行目标性监测提高了早期胃癌的发现率。此外酒精性肝病、结直肠癌和小叶乳腺癌患者的再发胃癌风险呈现出一个升高的趋势。
在中国一项基于人群的研究认为“血清学组织检查”是一个有益的筛查工具,它可以对个人发展为胃癌的风险进行分层评估。该前瞻性随访研究纳入了12,名中国人,将胃镜结果和五项胃特异性血清学生物标志物(胃蛋白酶原I、II、胃蛋白酶原I/II、Hp抗体、胃泌素17)作为评估指标,通过横断面、随访以及综合风险预测模型分析得出如下结论:①血清学标志物(尤其PGII、PGI/II和Hp血清阳性)与胃癌前病变、粘膜内肿瘤和胃癌有关。②低PGI水平和低PGI/II比值与胃癌高发风险有关,而不管胃泌素17(G-17)水平如何,均与高胃癌发生风险有关。③这五项标志物联合应用,较传统的风险因子评估,提高了胃癌预测能力,同时,对癌前病变的识别能力也得到了大大的提升。因此,血清学组织活检评估得分越高的人,发展为胃癌的风险越大,该检测为目标人群的个体化筛查带来了极大地指导作用。
对于胃癌的治疗方面,MAGIC试验的一项事后分析表明:淋巴结转移的回归模型,而非肿瘤本身,是预测总体预后的有效工具。同时,对于有很多微卫星不稳定肿瘤病灶的患者,在围手术期进行化学治疗将导致死亡率升高。因此,微卫星不稳定(MSI)状态评估将成为围手术期是否进行化学治疗的必需评估手段,对于高微卫星不稳定状态的胃癌患者,不建议进行围手术期化疗,而选择直接手术治疗。
有两项研究表明:对于胃粘膜淋巴组织相关性(MALT)淋巴瘤,不管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状态和阶段如何,Hp的根除治疗都是非常必要的。研究发现,在进行过免疫或化学治疗的患者中,二次原发肿瘤(包括胃癌)的发生风险在升高,而那些单独进行Hp根除治疗的肿瘤患者并未出现这种现象。一些案例已经证实,根除Hp有治愈胃弥漫性大细胞淋巴瘤的可能性。
至于Hp与除胃癌以外胃肠消化道肿瘤间的关系,本文也进行了一些归纳。差异性数据证实了Hp与胰腺癌有关,而与食管鳞癌无关。对于Hp与胰腺癌的关系,存在着争议,在一篇基于8例病例对照研究的meta分析中指出:感染了Hp的患者得胰腺癌的风险将会升高,该风险较小却有意义(OR=1.45;95%CI=1.09-1.92)。而欧洲的一项队列研究却给出了相反的结论:无论Hp血清阳性或阴性,均与发生胰腺癌的风险无关(OR=0.96;95%CI:0.70-1.31)。因此,需要更多的研究去阐明Hp感染在胰腺癌发生发展中作用。
大部分已发表的数据仍然支持Hp与慢性萎缩性胃炎及结直肠肿瘤间存在密切关系。韩国一项纳入了4,名患者的研究,通过结肠镜和上消化道内镜检查发现,Hp感染将晚期结肠腺瘤和多发结肠腺瘤的发生风险提高了两倍。另外,相似的研究证实,Hp感染合并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晚期结肠癌的独立危险因素(OR=1.40;95%CI:1.03-1.91;P=.),而在Hp感染非萎缩性胃炎的患者不增加结肠癌的风险。因此,可以推荐有Hp感染胃炎的患者行肠镜检查以排查有无早期癌性病变。
Helicobacterpylori,gastriccancerandothergastrointestinalmalignancies.
Helicobacter..doi:10./hel..
翻译/陈梅红
编辑/叶峰
申明/本文系消化客编译整理,仅做学习交流,内容以英文原版为准;点击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