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人九胃",可以看出,胃病是十分常见的一种疾病,胃不好消化功能会受到极大影响,营养物质在体内无法被充分利用,会影响各器官功能。
胃病的原因是什么?
1、生物因素
主要是指各种病毒导致的胃病,常见的有沙门菌、大肠杆菌、金色葡萄球菌、幽门螺旋杆菌等,幽门螺旋杆菌是慢性胃炎的主要致病菌,患者在进食以后,受到病毒的干扰,这样就会引发胃炎。
2、胡乱使用止痛药
很多人出现疼痛的时候,一般是吃止痛药来缓解。止痛药会刺激胃黏膜,让胃酸分泌过多,从而导致胃病。大家千万要记住,如果要用药,那么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服药的时候尽量在饭后服用。
、精神过度紧张
人们的情绪对身体健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当长期处于过度的精神紧张状态时,很容易影响身体的内分泌。如果过度紧张或愤怒,这些不良情绪会影响胃的正常分泌和蠕动。如果长期处于这些不良情绪状态,很容易引起胃溃疡。
4、年龄因素和胃黏膜营养因子缺乏
老年人的胃黏膜常见黏膜小血管扭曲、小动脉壁玻璃样变性、管腔狭窄,这种胃局部血管因素可使黏膜营养不良、分泌功能下降和屏障功能降低,可视为老年人胃黏膜退行性改变。
5、遗传
虽然胃病并非遗传病,但胃癌等胃病具有一定的遗传性,若父母患有胃癌,其后代患有胃癌的概率也会比父母双方都不患有胃癌的后代高。
6、饥饱不均
饥饱不均:饥饿时,胃内的胃酸、蛋白酶无食物中和,浓度较高,易造成粘膜的自我消化。暴饮暴食又易损害胃的自我保护机制;胃壁过多扩张,食物停留时间过长等都会促成胃损伤。
7、饮食不洁
饮食不洁,误食毒物,尤易伤害脾胃。许多肠道疾病,如“菌痢”、“肠炎”、“腹泻”、“食物中毒”等,多因饮食不洁,伤害脾胃所致。因此,早在汉代张仲景著《金匮要略》一书,就专设“禽兽鱼虫禁忌”、“果实菜谷禁忌”等篇以警之,并明确指出:“饮食之咪以养生,食时有妨,反能为害。”
99岁退休院士提醒:这些食物或是“烂胃王”,能不吃就不吃
林院士今年99岁,在60岁退休之前是在消化内科,主要专研胃病领域,在肠胃这块有许多研究成果,有独特的见解以及丰富经验,在肠胃疾病领域有一定地位。
1、辛辣刺激性食物
现代很多人往往都是无辣不欢,其实辣椒并不是我国传统的佐味料,而是由国外慢慢发展引进来的。所以在古代,人们罹患胃病的几率往往更低,而现代社会随着辛辣食物在全国范围内的风靡开来,人们的胃黏膜损伤和胃病罹患的几率就开始直线上升起来。
2、甜食
大部分的孩子都爱吃甜食,有一些父母为了让孩子“安静”、“听话”,会经过甜食激励的方法来处理问题,一朝一夕对孩子的脾胃损伤十分大。甜食容易滋生湿气,而湿气需要脾来运化,假如湿气大的话,孩子的脾就容易虚,不能拿出悉数的精力来运化食物,导致脾虚积食。
、某些粗粮、杂粮
粗粮非常受欢迎,但是并非所有人都适合吃粗粮,有些人吃完粗粮后明显感觉腹痛腹胀,肠胃不舒服,比如红薯以及高淀粉食物,很容易被消化吸收后吸收糖类。
吃某些粗粮食物过多,也会导致胃酸分泌增加,此时胃部负担加重,虽然说粗粮和杂粮营养丰富,但由于不是精致食物,大多都会加重消化系统负担。
4、外卖食品
现代的很多年轻人,愈来愈依靠外卖食品来果腹,自己平时总是懒得做饭。虽然外卖吃上去口感比较美味,而且也省去了自己做饭的时间。但同时有些外卖食品却不够干净,容易有幽门螺杆菌存活其中,一旦摄入,就容易引发幽门螺杆菌感染发生。
胃病有几种类型
1、胃部肿瘤
胃部息肉多为良性肿瘤,如果出现恶变的情况或者恶性肿瘤,即为胃癌。良性肿瘤可通过切除进行治疗,恶性肿瘤建议早发现、早治疗,可最大程度上提高生存率。
2、胃炎
急性胃炎常见为急性感染性胃炎,通常是由于患者进食不洁饮食或不当饮食后引起的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慢性胃炎可分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及慢性萎缩性胃炎。
、感染性疾病
一些慢性的胃部疾病和幽门螺杆菌感染有直接关系,幽门螺杆菌感染会造成胃粘膜的长期刺激和损伤,影响胃粘膜的自我修复,形成炎症,最终可发展为慢性胃炎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