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得了白颠风不能吃什么 http://www.zgbdf.net/baidianfeng/ChengGongAnLi/18687.shtml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很多人饮食不规律,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患上胃病的人每年都在增加,其实造成胃病的罪魁祸首有可能是它——幽门螺杆菌。人一旦感染了幽门螺杆菌,胃部就会受到很大损伤,可能会导致胃溃疡等疾病。今天小编就来跟大家聊一聊关于幽门螺杆菌的问题。
什么是幽门螺杆菌?
幽门螺杆菌是生长在胃里的一种细菌,由于在显微镜下形状呈现出螺旋状,因此将它称为幽门螺杆菌。很多常见的胃部疾病比如胃溃疡、胃炎等都是由它引起的。此外,幽门螺杆菌还有比较强的传染性,下面我们来看看幽门螺杆菌都是通过哪些方式来传染的:
幽门螺旋杆菌通过哪些方式传染?
人是幽门螺杆菌的唯一传染源,主要藏在唾液、牙菌斑、胃和粪便里。也就是说,这个细菌是人传给人的。
传播途径有口口传播,比如共用餐具、水杯;胃口传播,比如胃液反流到口腔,口腔受污染;
粪口传播,也就是说它可以随大便排出,进入饮用水或者污染食物后被吃进体内。
所以聚餐共同夹取食物、接吻都是有可能感染幽门螺杆菌的。
感染后可能出现哪些症状?
幽门螺杆菌感染后可能会出现下面的症状:
1、主要症状是反酸、烧心以及口臭。口臭大家都理解,但是什么是反酸烧心呢?其实就是感觉一口酸水从胃里涌到口腔,而且可能伴有胸骨后的烧灼样的疼痛。
2、上腹部不适、隐痛、饱胀的感觉,有时发生嗳气、恶心、呕吐,容易反复发作。大多数人用“胃痛”、“胃病”来表示自己的症状。
3、还有大多数群体感染了幽门螺杆菌但是却没有症状,但并不是没有症状=没有病!!!
没感觉到不适症状,不代表就没有问题!反过来也一样,真正患上某些疾病,早期也并没有症状,就像消化科医生中非常流行的一句话,“早期胃癌的典型症状就是~没有症状”。
目前的研究发现,每位感染幽门螺杆菌的病人当中,会有30位左右的患者有不舒服的感觉,比如胃胀、胃痛、反酸、烧心等。剩下的70位患者他们基本没有什么症状。
研究显示,只要感染了幽门螺杆菌,%都会有活动性胃炎,胃黏膜都会存在炎性反应,包括慢性和活动性炎性反应,慢性炎性反应表现为胃黏膜淋巴细胞浸润、增生、淋巴滤泡形成,活动性炎症主要表现为胃黏膜中性粒细胞浸润。
这些表现在内镜下,或者在病理切片下,可以很清楚地观察到,但是感染者并不一定感觉得到。
*院士曾说过:“消化道肿瘤的早期症状,就是没有症状!”
许多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甚至有的中重度的异型增生、胃癌,都没有任何明显症状,或者即使有一些症状,也多多没有特异性,不容易鉴别。
临床上胃癌的癌前病变,比如肠化、异型增生,严重萎缩,大多是没有症状在胃镜检查时发现的。
在一个,我国胃癌70%-80%发现时候都是中晚期,也是在早期没有症状才被忽略的,等到有症状,火烧眉毛了,才来做胃镜,很多人活不过5年(进展期胃癌的五年存活率<30%)。
总之一句话,感染了hp,你没感觉到症状,并不表示它对你很友好,只是还没到时候。
检测幽门螺杆菌都有哪些方法呢?
幽门螺杆菌的诊断性检测可分为侵入性(内镜)检查和非侵入性检查,简单点说就是运用胃镜与否。
1、胃镜活检属于侵入性检查,可能会对胃粘膜带来一些伤害。胃镜除了可以直视胃内结构情况,还可以“顺手”钳取一些组织做活检,在做活检时可以对幽门螺杆菌进行检测。
如幽门螺杆菌呈阳性,还可加做一个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对后续的药物治疗有指导作用。
2、碳13、碳14尿素呼气试验属于非侵入性检查,对胃不会造成伤害。尿素呼气试验的基础是幽门螺杆菌水解尿素产生二氧化碳和氨。
口服被标记的非放射性碳13或放射性碳14尿素,感染的病人会在呼气样本中被检出幽门螺杆菌释放出的二氧化碳。
这些检测可在15-20分钟内完成,而且成本不高,准确度有保障。
值得一提的是使用的放射性碳14的放射剂量是很低的,不过该放射剂量虽小,但对幼儿和妊娠女性,仍首选非放射性13C检测。
在检测前1-2周内应用抑酸性护胃药,或检测前4周内应用铋剂、抗生素,会降低检查的敏感性。
应嘱患者在检测前1-2周停用护胃药。如有条件,应在完成铋剂、抗生素治疗至少4周后再进行检测。
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应该怎么治疗呢?
1.标准三联疗法
标准三联疗法是年第1次Maastricht共识会议中提出的,在此之前以铋剂为基础的传统三联疗法是临床上常用的根除幽门螺杆菌方案,直至质子泵抑制剂(PPI)的广泛应用。
但随着幽门螺杆菌对抗菌药物耐药率的上升,标准三联疗法疗效呈下降趋势,根除率仅为80%或更低。
我国共识认为Hp对克拉霉素耐药是导致标准三联疗法根除率下降的首要原因。
Hp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可通过细菌培养、PC技术检测耐药基因等方法进行检测,但由于费用较高或用时较长而无法在临床广泛推广。
鉴于Hp耐药率上升导致根除率下降,新的根除方案应运而生,国内外共识均对原本作为一线方案推荐的标准三联疗法作出了调整。
2.含铋剂四联疗法
由于标准三联疗法根除率下降,含铋剂四联疗法在国内外备受重视。我国可普遍获得铋剂,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
年MaastrichtII共识推荐以含铋剂四联疗法作为Hp根除治疗的二线方案,年MaastrichtIV共识推荐在克拉霉素耐药率高于15%~20%的地区将含铋剂四联疗法作为一线方案。
年我国共识将含铋剂四联疗法作为首次根除Hp的首选方案,推荐疗程为10d或14d。
不根除HP,何谈预防胃癌?
幽门螺杆菌(HP)已定性为一类致癌因子,HP感染引起慢性胃炎,进而导致胃粘膜萎缩、肠化也已经被公认为胃癌发病的前期病变。所以年在日本京都,全世界的医学专家达成共识,预防和根除HP感染,应该作为预防胃癌的首要手段。
在日本,医生们把根除HP形容为“扑火”,希望通过根除HP而达到大大降低胃癌的发病率的目的。
提倡从儿童和青年人就开始筛查HP,并及时根除,以切断形成慢性胃炎并向萎缩、肠化发展的根源,最终控制胃癌的发病。
年2月21日,日本开始实施消灭胃癌计划,对12~20岁人群进行幽门螺杆菌筛查,并将慢性胃炎患者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纳入医保范畴。实施该策略后,预期至年日本胃癌患者死亡率可下降约40%。
日本的胃癌5年综合存活率日本胃癌的发病率虽然很高,但因胃癌死亡的比率却很低,五年存活率达到了80%以上。
反观中国,据年中国癌症中心公布数据显示,年度新发胃癌68万例,因胃癌死亡49.8万例,5年生存率不足30%。
40岁前受益最大、或萎缩、肠化前根除可完全消除胃癌风险
胃癌的发展模式叫做Correa模式:
根除Hp可改善胃黏膜炎症反应,阻止或延缓胃黏膜萎缩、肠化生,可逆转萎缩,但难以逆转肠化生。
所以,在胃萎缩或肠化生前根除Hp,阻断了Correa模式"肠型胃癌演变"进程,几乎可完全消除胃癌发生风险。
已发生胃黏膜萎缩或肠化生者根除Hp,可延缓胃黏膜萎缩和肠化生的进展,也可不同程度降低胃癌的发生风险。
因此,根除Hp的最佳年龄为18~40岁。
近期一项来自中国香港的回顾性研究显示,在60岁以上人群中开展H.p根除也可获益,但其降低胃癌发生率的效果要在根除10年后才能显现。
哪些人必须根除?
建议成年人,只要没有抗衡因素,一经发现,都建议根除。
14岁以下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除非有必要,不建议检测和治疗。
以下人群建议检测并根除:
1.年龄大于等于40岁;
2.胃癌高发地区人群;
3.幽门螺杆菌感染者;
4.既往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手术后残胃、肥厚性胃炎、恶性贫血等胃癌前疾病;
5.胃癌患者一级亲属;
6.存在胃癌其他高危因素(高盐、腌制饮食、吸烟、重度饮酒等)。
检查和治疗都很简单
检查是否感染,一般常用的检测手段是碳13或碳14呼气试验,简单快捷无创无痛准确。治疗一般推荐含铋剂的四联疗法,疗程10-14天。治疗后一个月复查呼气试验,最好连胃镜一起做。
医院作为郴医院,是一家以肛肠疾病诊治、专病专治、中西医结合为医院,推出男女分诊、温馨夜诊等人性化服务,并且会定期邀请北京、广州地方的专家来院亲诊。同时推行医务公开、治疗公开、价格公开,是广大人医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