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首次报道洗涤菌群移植可以有效根除幽门螺杆 [复制链接]

1#

近日,广东医院消化内科研究团队发现洗涤菌群移植可以有效根除幽门螺杆菌。这是全球范围内首次报道,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GastroenterologyResearchandPractice国际专业杂志上。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主要在人胃中定植的革兰氏阴性菌,是目前发现的极少数可以耐受胃酸环境的细菌。[1]年初,世界卫生组织将幽门螺旋杆菌正式定义为胃癌的I类致癌物。[2]据估计,全球约有50%的人口感染了幽门螺杆菌,而发展中国家的感染率远高于发达国家。[3]研究认为,幽门螺杆菌在感染人体后,如果不经过以抗生素为主的三联或者四联疗法进行治疗,是无法自然从人体里面消失的。然而,近年来,随着幽门螺杆菌耐药性的逐渐增强,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方案愈发复杂,其治疗周期也逐渐延长,这严重影响了患者的依从性和生活质量。[3,4]但尽管如此,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仍在下降,根除幽门螺杆菌已经越来越成为临床医生面临的一项艰巨挑战。[5]

早期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的感染以及幽门螺杆菌的根除均可以引起胃肠道菌群结构的紊乱,并且这种变化是可逆的[6-10]。而传统的三联疗法联合益生菌也被证实可以有效提高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并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率。[11]然而,目前仍没有研究表明洗涤菌群移植是否可以有效根除幽门螺杆菌。

为了了解洗涤菌群移植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疗效,广药大附一院消化内科研究团队通过查阅住院资料(含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13C尿素酶呼气试验、胃镜检查的活检组织的快速尿素酶试验、组织标本的病理学检查、幽门螺杆菌血清学检测)以及电话回访的方式确定从未接受过根除治疗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在向患者表达了研究意图并得到患者认可后,研究人员邀请了这些患者加入本研究并复查13C尿素酶呼气试验以了解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是否有改变。

本研究最终成功纳入32名未接受过根除治疗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其中,13名患者在接受洗涤菌群移植治疗后幽门螺杆菌感染转阴,总根除率达到40.6%。其中女性患者较男性患者拥有更高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53.85%vs.31.58%,P=0.);而中消化道置管方式进行菌群移植的患者相较于下消化道置管方式的患者更容易通过洗涤菌群移植治疗根除幽门螺杆菌(58.33%vs16.67%,P=0.);但它们之间的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除此之外,在对患者接受洗涤菌群移植治疗前一周内的胃功能指标进行分析后发现,经洗涤菌群移植后成功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患者较未成功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患者拥有更高的PGR值(13.00±6.97vs.8.31±3.,P=0.)。PGR值与患者罹患胃癌的风险成反比,因此,洗涤菌群移植似乎更适于胃癌风险较低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或者提示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根除宜尽早进行,则根除率可能更高。而PGR值在未来或许可以作为微生物干预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评价指标加以应用。

幽门螺杆菌在感染人体后,可以通过鞭毛移动到胃粘膜表面的粘液层,并通过硫氧还蛋白系统改变粘液层微观结构,从而破坏胃屏障功能。随后,幽门螺杆菌释放大量氨,通过其产生的脲酶中和胃液的pH值,从而抵抗胃中的高酸性环境并定殖在胃粘膜表皮细胞上,从而诱导炎症反应并进一步损害胃粘膜。我们认为,患者在接受洗涤菌群移植治疗后,可以迅速恢复自身的胃屏障功能,并且,有效的洗涤菌群移植使部分拮抗幽门螺杆菌的益生菌的丰度大幅提高,从而抑制了幽门螺杆菌的定植。同时,益生菌代谢后产生的氢和短链脂肪酸可以有效消耗幽门螺杆菌产生的氨,从而恢复胃液的pH值,而较低的pH值不利于幽门螺杆菌的生存。除此之外,洗涤菌群移植治疗还可能改善人体的免疫反应,通过降低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从而阻断幽门螺杆菌进一步损害胃粘膜向胃癌发展的过程。

然而,洗涤菌群移植治疗是否通过上述途径影响幽门螺杆菌的定植仍然需要进一步的基础研究加以证明。相信假以时日,洗涤菌群移植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疗效及潜在机制将在更多的研究中得到证实,而洗涤菌群移植作为一种不良反应更少的治疗方式,未来或许可以成为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更优选择。

附件:(GastroenterologyResearchandPractice)TheEfficacyofWashedMicrobiotaTransplantationonHelicobacterpyloriEradication:APilotStudy.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