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太太70多岁了,建议保守治疗,可以穿跟腱靴进行康复训练,如果半年以后还不能正常行走,就要动手术治疗。”11月24日11时30分,在海医院国际门诊部,医院骨科主任施忠民通过AirFace智能移动远程医疗管理平台,为断了跟腱的海口患者文秀兰提出精准的治疗方案。就诊结束后,文秀兰激动地说:“没想到我这么大岁数,竟然还能享受到高科技的远程诊疗,时髦又满意。”
近年来,为了加快推动医疗服务下沉基层,让基层老百姓不出家门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海口市卫健委积极谋划,主动作为,通过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搭建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远程会诊中心等多种方式,依托互联网,不断推动远程医疗建设发展,全力打通医疗服务“最后一公里”,解决市民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推动海南百姓“大病不出岛”目标实现,助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
海医院使用远程诊疗智能机器人与上海专家进行远程诊疗时,高拍仪可以将患者的片子直接拍摄并上传发送到上海。
在海医院,远程诊疗智能机器人可以帮助实现与医院专家的远程诊疗。
夯实基层远程医疗基础设施
“看一看她的血流,如果血流不多,一般问题都不大。如果血流多,就要考虑是不是甲亢……”11月20日上午10时30分,医院海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史妹正在为一位甲状腺结节患者开展超声检查。海医院、医院的医生分别端坐在显示屏前,仔细地观察着这场超声检查,并开展病例讨论,针对病例提出相关治疗方案。
“患者已经得甲状腺结节多年了。”医院海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周青介绍,该患者今年40多岁,甲状腺除了肿大没有特殊症状。担心病情恶化,该患者于当天前来就诊,享受到远程诊疗服务。
医院海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远程诊疗服务,只是海口推动基层远程医疗服务的一个缩影。当前,医院、医院医院分别与部分乡镇卫生院建立远程会诊系统,通过远程会诊系统开展日常学术培训、工作交流,并围绕疑难杂症开展实时会诊,方便基层百姓就医。
据海口市卫健委基层卫生健康科工作人员介绍,近年来,海口积极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以充分发挥“互联网+”作用,推广远程医疗,医院和卫生院互联互通,能通过可视、交互、实时、同步的方式在线开展诊疗活动,提供技术支持,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
当前,海口正在建设海医院影像、心电、超声中心和远程会诊中心,实现与全市21个乡镇25家卫生院的互联互通,开展远程诊疗、培训、阅片、出具诊断报告和技术指导等,医院优质医疗资源,不断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
目前,会议系统已连接24家,DR已连接4家,彩超已连接13家,心电已连接1家。先行先试的龙华区新坡镇卫生院完成了影像、心电、超声全部连接,已方便患者人次。
“计划今年12月底完成剩余未对接设备的连接工作。”海口市卫健委基层卫生健康科工作人员表示,推动基层远程医疗建设发展,将极大地方便基层百姓看病就医,也有利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人员开展日常学术交流、培训等。同时,借助远程医疗服务,将有利于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
超声医学远程诊断系统平台不但能看到患者的即时超声检查影像,还能通过天花板上的两个摄像头,让远在上海的医疗专家提供即时指导。
医院海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超声医学远程诊断系统平台,可对接医院超声科,为海口基层医疗机构提供远程诊断。
全面提升远程医疗服务水平
“医生,我四五年前因为运动过量,双脚踝关节损伤了,双手按下去又酸又麻……”11月24日上午11时许,在海医院国际门诊部的远程医疗门诊,海口市民吴清天,通过AirFace智能移动远程医疗管理平台,向医院骨科主任施忠民介绍着自己的患病情况。
吴清天表示,20多天前,他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