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王伯军王伯军大夫谈消化
作者:王伯军宁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
幽门螺杆菌
据研究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儿童也可能发生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而萎缩肠化生是胃癌前病变,这有可能导致其早早发生胃癌。而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来源于家庭内传染,为保护儿童,要重视家庭内幽门螺杆菌传播,消灭家庭内幽门螺杆菌传染源。
据研究,大多数幽门螺杆菌感染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随着年龄增长感染率逐渐增高。
上海地区名健康在校儿童和青少年幽门螺杆菌感染调查显示,无症状儿童中7岁年龄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30.9%;7~12岁随年龄增长幽门螺杆菌感染率逐步升高,平均年递增率为3.2%,12岁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水平已接近成年人。
幽门螺杆菌经口传染,家庭内一个人感染幽门螺杆菌可通过共同使用餐具、共吃一碗食物、咀嚼食物喂食、亲吻、密切接触等经手、食物、餐具、粪便、水源等多种途径传染给他人。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主要源于家庭内传播,尤其是其密切接触者如父母保姆等。幽门螺杆菌家庭内传播与生活环境、习惯、文化水平、社会和经济地位、家庭规模等也有关系。
儿童感染幽门螺杆菌后引起严重胃病者相对较少,但国内外都有报道在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儿童甚至幼儿中也发现了胃粘膜萎缩和肠化生。
中国例、日本例幽门螺杆菌感染儿童中萎缩性胃炎发生率分别为4.4%和10.7%;肠化生发生率为4.6%。墨西哥慢性胃炎患儿中有16.7%的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出现萎缩性胃炎。突尼斯32例萎缩性胃炎患儿中,30例为幽门螺杆菌感染者。
研究显示在幽门螺杆菌感染率较高地区,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儿童发生胃粘膜萎缩和肠化生者并不少见。而萎缩肠化生是胃癌前病变,这有可能会导致患儿在成年后早早发生胃癌。
因此,消灭家庭内幽门螺杆菌传染源以保护儿童,很重要!
对儿童幽门螺杆菌怎么办?
对于新成立的家庭,准备生孩子前全家成员包括保姆都要筛查根除幽门螺杆菌,以彻底杜绝家庭内传染源,以防传染给孩子。
对已成立的家庭中儿童,当家庭内有人感染幽门螺杆菌时,儿童怎么办?
1、儿童是否要筛查幽门螺杆菌?
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发生严重病变者还是少数,而且儿童幽门螺杆菌有一定自行清除率,能使用的药物较少、副作用相对较大,因此儿童除非有严重胃病不筛查幽门螺杆菌。
年中国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诊治专家共识建议儿童幽门螺杆菌的检测指征:
1)消化性溃疡;
2)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
3)慢性胃炎;
4)一级亲属中有胃癌的患儿;
5)不明原因的难治性缺铁性贫血;
6)计划长期服用非甾体消炎药(包括低剂量阿司匹林)。
7)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常规治疗无效。
年中国幽门螺杆菌感染诊治专家共识一致认为:无症状、14岁以下少年儿童不推荐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查和治疗。
日本京都共识:不推荐以预防胃癌为目的对无消化道症状的儿童实施检测和治疗。但强烈推荐:在幽门螺杆菌感染高发地区,12岁以后开始筛查和治疗幽门螺杆菌,以预防胃癌。
因此,幽门螺杆菌检测不是儿童常规检测项目,儿童检测幽门螺杆菌有严格指征,家长幽门螺杆菌感染不是儿童筛查的指征。只少要等12岁(国内14岁)以后,才常规筛查和根除幽门螺杆菌。
2、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儿童是否要根除治疗?
成人为了防止胃癌,一旦查出幽门螺杆菌就要常规根除。但儿童不是!儿童是否根除幽门螺杆菌要根据病情来决定。
年中国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诊治专家共识,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必须根除的指征:
消化性溃疡、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
注意:只有这二种疾病的患儿必须根除幽门螺杆菌!
以下情况也可考虑根治:
1)慢性胃炎;
2)胃癌家族史;
3)不明原因的难治性缺铁性贫血;4)计划长期服用非甾体消炎药(包括低剂量阿司匹林);
5)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6)监护人、年长儿童强烈要求治疗。
年日本共识指出:胃粘膜萎缩肠化生的儿童也必须根除幽门螺杆菌。
因此,儿童根除幽门螺杆菌有严格指征,要根据风险获益评估与家长磋商决定是否治疗。
在已根除幽门螺杆菌的家庭中,不能为了预防成人再感染,对无幽门螺杆菌感染症状的儿童进行检测和治疗。
3、对没有必要检测和根除幽门螺杆菌的儿童怎么办?
但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儿童始终是潜在的传染源会传染给其它人,家庭日常生活中做好防范很有必要。
首先14岁以上的家庭成员都要筛查根除幽门螺杆菌,对14岁以下的儿童要做好以下几条以防范:
1)不喝生水、不吃生食
幽门螺杆菌可在自来水中存活4-10天,在河水中存活长达3年。不喝生水,不吃生食,水果要充分洗干净。
2)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要阻止儿童吸吮手指、啃咬玩具,进食前、大便后要养成洗手习惯。
3)独立牙刷、牙膏、牙杯
牙龈的菌斑中也有幽门螺杆菌,可以传染。
4)分餐、公筷
给儿童专门固定碗筷,使用公筷夹菜,最好分餐。
5)餐具定期消毒
应尽量使用可以高温杀菌的不锈钢餐具,定期消毒,可通过消毒柜进行日常餐具消毒,消毒柜高温杀菌能达到C,能够杀灭幽门螺杆菌。
刮痕严重或有裂缝的餐具,缝隙内容易藏纳细菌,即使消毒也难以到位,必须及时更换。
6)注意喂养方式
有些人习惯将食物咀嚼成糊状后喂给孩子,以助消化;怕食物过烫损伤幼儿,用嘴巴试温食物;同时喂养两个孩子时,贪方便不更换勺子,你一口他一口,这样的方式很容易传播幽门螺杆菌,必须避免!
7)要及时处理
要及时处理孩子的呕吐物、排泄物,保持良好的家庭卫生,减少传染源。
不管儿童有没有感染幽门螺杆菌,都要按上述方法来处理,既防止儿童感染幽门螺杆菌,又防止已感染的儿童传染给他人。
总之,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主要来源于家庭内传播,对于儿童重点在于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为了孩子要尽可能消灭家庭当中幽门螺杆菌的传染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