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12月18日讯(通讯员危为)日前,央视一则新闻报道登上了热搜,引发了大家的热议。这个讨论的“主角”正是幽门螺杆菌,在我国幽门螺杆菌的平均感染率已经达到了59%。这就意味着,每两个人中可能就有一个携带者。
什么是幽门螺杆菌?为什么幽门螺杆菌感染率这么高?感染幽门螺杆菌有哪些症状和危害?今天,医院胃肠科医师余仁贵带大家一起来了解下。
幽门螺杆菌是何方妖孽?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微厌氧,寄生在胃内的细菌,黏附于胃粘膜及细胞间隙,是一种螺旋形、带有2~7条鞭毛、微需氧、对生长环境十分苛刻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年首次从胃黏膜组织中分离出来,是目前所知能在人胃中生存的唯一微生物种类。根据世界胃肠组织(WGO)保守估计,全球至少有一半人口感染幽门螺杆菌。在发展中国家,成人在50岁前感染该细菌的比例高达80%。它有个洋名H.pylori,有的医生还会把其简写为“Hp”或“HP”。
“吃进去”的细菌
幽门螺杆菌是典型的“病从口入”细菌,藏在唾液、牙菌斑、胃和粪便里,主要的传播方式为口—口、粪—口传播。
口—口传播: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密切接触导致的,如嘴对嘴亲吻,唾液中存在的幽门螺杆菌会畅通无阻地在接吻双方中传播;家庭共餐中,感染者用自己的筷子给别人夹菜,用嘴把饭嚼碎了喂孩子,使用感染者的水杯、牙刷、毛巾、脸盆生活用品等行为,都有可能把该细菌传播给对方。
粪—口传播:通过被污染食物、水源传播,是消化道传染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通俗讲,就是吃了被含病原体的粪便污染的食物、饮水,幽门螺杆菌就可以进行传播。
感染幽门螺杆菌后会有哪些症状?
余主任介绍,并非每个感染幽门螺杆者都会有症状,大多数人浑然不觉。通常来说,感染幽门螺杆菌后会出现如下症状:
1、反酸、烧心以及胃痛、口臭;
2、引发慢性胃炎,主要临床表现有:上腹部不适、隐痛,有时发生嗳气、反酸、恶心、呕吐,病程缓慢,但是容易反复发作。
3、引起胃黏膜损害,临床疾病的发生呈现多样性,患者多出现反酸、嗳气、饱胀感等。。
目前,检查幽门螺杆菌感染主要有哪些方法?
1、侵入式检查-胃镜活检
胃镜除了可以看到胃部的情况,还可以“顺手”取一些组织做活检,在做活检时可以对幽门螺杆菌进行检测。
2、非侵入式检查-C14呼气试验
C14检查方式也很简单,吹口气就能完成。具有无痛苦、灵敏度高、检出率和符合率高的特性,是近来在医院很受欢迎的一种检测幽门螺杆菌的方法。
养成好习惯,远离幽门螺杆菌
余仁贵提醒大家,预防大于治疗,日常生活中培养分餐习惯非常有必要。在外聚餐也尽量使用公勺公筷,不要互相夹菜,避免细菌交叉感染。除了分餐制,饭前便后洗手,食物要经过高温,禁止口对口喂食、牙具定期换等都能减少或避免幽门螺杆菌的传染。让我们一起动起来吧,让健康多一份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