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研究证实生活习惯小改变能降低癌症大风险
TUhjnbcbe - 2025/3/4 19:07:00

恶性肿瘤目前已成为我国乃至全球最主要的致死性疾病之一。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目前死亡居前五位的恶性肿瘤依次为:肺癌(21.68%)、胃癌(17.7%)、肝癌(15%)、食管癌(13.33%)和结直肠癌(6.79%)。

患上恶性肿瘤,有的人往往归咎于遗传或者“运气”不好,有些难以避免和预知的意味。但许多癌症的发生发展确实与生活方式及环境因素密切相关,一些不良生活方式如吸烟、酗酒会明显提高患癌风险。这些可以人为改变的因素对癌症发生和死亡风险影响到底有多大?近期国内外均有相关研究出炉,表明癌症发病、死亡与生活方式及感染因素密切相关。换句话说,我们通过诸如戒烟戒酒、加强锻炼、健康饮食、预防感染等可以人为进行改变的手段,或可降低约四成的癌症发病和死亡风险。

一、中国高达45%的癌症死亡与生活方式及感染相关

去年年末,AnnalsofOncology发表了一篇关于生活方式和感染因素对中国癌症发病及死亡影响的研究。该研究由我国全国肿瘤登记中心陈万青教授和美国癌症协会FarhadIslami教授牵头开展,美国癌症研究所、中医院肿瘤研究所等八家机构联合参与,研究数据覆盖了约2.26亿人,也就是全国17%的人口,这意味着研究结果具有非常高的指导意义。

该研究结果显示:

年,在30岁以上的被调查人群中,约例男性和约例女性的癌症死亡与生活方式和感染有关,在男性患者中占比52%、女性患者中占比35%,总体上45%的癌症死亡或可被预防。

同样的,约例男性和约例女性的癌症发病被认为与生活方式和感染有关,相当于确诊的患者中,47%的男性和28%的女性本来可以避免扣上癌症患者的帽子。

那么让我们具体来看看到底是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及感染因素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与癌症死亡相关的生活方式及感染因素

No.1:吸烟

吸烟是男性癌症死亡的首要因素(26.4%),女性群体中吸烟因素仅占4%排在第六位,但女性受二手烟危害很大,是第三大癌症死亡因素(4.9%)。与吸烟关联密切的癌种依次为:肺癌、肝癌、胃癌和食道癌。

有研究指出:我国控烟政策法规力度尚有不足之处,禁烟条例只在部分城市推出,并未出台全国性法规,烟草企业税率相对较低,烟草包装上的健康警示仍不够明显醒目。预计到年,将有超过一千万人死于吸烟引发的各种疾病!

No.2:感染

本项研究结果显示,各类感染导致的癌症死亡约占总体的20%,其中包括HBV(乙肝病毒)感染、H.Pylori(幽门螺杆菌)感染(5.4%)、HCV(丙肝病毒)感染(1.6%)、HPV(人乳头瘤病毒)感染(1.3%)和EBV(EB病毒)感染(1.0%)。

多种癌症的死亡与感染是直接相关的,比如宫颈癌(99%)、鼻咽癌(99%)、肝癌(78%)等,也就是说,如果做好感染预防措施,即可避免绝大多数上述癌症的死亡病例发生。

随着我国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的普及,年轻人肝癌的死亡率已大大降低,从根本上得到了控制。但我国目前仍然是乙肝感染大国,数据显示目前约有1.3亿乙肝病毒携带者,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之内肝癌高发的趋势难以缓解。

此外,宫颈癌筛查和HPV疫苗是有效降低宫颈癌发病率、死亡率的措施。宫颈癌筛查已逐步在全国推广,但目前覆盖面仍有不足。年7月HPV疫苗在国内首次获批,并于去年上市,随着该疫苗的接种应用,相信未来在宫颈癌防治上会逐渐显效。

No.3:蔬菜水果摄入不足

在我们物质条件相对比较富足的今天,蔬菜水果的摄入不足却成了中国癌症死亡的第三大原因,占比6.9%,尤其在女性群体中,是造成癌症死亡的第二大原因,仅次于乙肝病毒感染。大家是不是都没有预料到呢?

从表面上看,我们现在吃得更“好”了,饮食方面的消费支出在不断上升。但实际上我们的饮食结构并不一定随着支出的增长而变得更加健康,过多的肉类(尤其是红肉)和酒精摄入,而粗粮和蔬菜水果相对摄入不足,这些因素都是诱发癌症的潜在风险。

多吃些蔬菜水果对我们来说是再简单不过的事了,反思一下自己日常的饮食,蔬菜水果吃了多少?两餐之间加个水果,多吃点青菜,我们稍稍调整一下饮食结构就能给自己带来很高的健康获益,何乐而不为呢?

二、年名澳大利亚癌症患者的死亡本可避免

一项基于澳大利亚年官方统计数据的研究中,将致癌风险因素中的20种可改变因素分为八类,分别是烟草(吸烟及二手烟)、饮食因素(水果、无淀粉蔬菜和膳食纤维摄入量低,红肉和加工肉类摄入量高)、超重或肥胖、酒精、缺乏运动、紫外线辐射、感染、生殖相关因素(缺乏母乳喂养,更年期激素疗法,联合口服避孕药)。

研究发现:38%的癌症死亡和33%的癌症发病是上述因素造成的。其中,吸烟行为是引起癌症的发病和死亡的首要因素,约占癌症相关死亡人数的23%,吸烟的人比不吸烟的人患肺癌的可能性高15-30倍。紫外线辐射因素占13%,不良饮食、肥胖和感染因素各占5%。

研究还发现,男性与女性的数据上存在明显差异,男性由于这八类因素导致的癌症死亡占总量的41%,而女性群体中仅占34%。研究人员推测,出现性别差异是因为男性在保持良好生活方式上做得不如女性好。众所周知,总体上说男性吸烟饮酒比例更高,接受紫外线辐射更多(相对于女性而言更不注意防晒),吃东西更加随便,更不注意控制体重等。所以,男人们请长点心吧,对自己身体的疏忽与放纵会让你面临更高的健康风险,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

让我们眼前一亮的是,研究数据还揭示了通过这八类可变因素最可预防的癌症类型依次是:肺癌、肠癌、皮肤黑色素瘤、肝癌以及胃癌。对比本文开头的图片,我们可以发现这与我国死亡占比最高的恶性肿瘤类型一致度非常高。这也更坚定了我们的信心:只要决心改变,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癌症有相当一部分是可以避免的。

总之,癌症的发生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遗传或者“运气”的因素固然存在,但我们更要着眼于自身能够把控和改变的风险因素,摒弃不良生活习惯,并抱有长期坚持的决心和毅力。在减少癌症发病和死亡的风险上,我们能做的还有很多。即使是一个小小的改变,或许也会带你远离癌症的阴霾!

1
查看完整版本: 研究证实生活习惯小改变能降低癌症大风险